最新公告:

39153k1体育官方网站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资讯

K1体育下载app3519论三明与闽西的客家关系

2023-11-08 07:12:37

  任何一种地方文化的生成,除了传承,便是地域;任何一种文化形象的定型。都有其坚强的学术背景作为支撑。客家文化的界定如斯,三明和闽西作为客家祖地的定位亦如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两地学术界都要把客家祖地的定位做大做强,要进一步论证三明、闽西在客家人形成历史上的重大作用,使客家祖地的意识深入人心。

  按照约定俗定的理念,就闽西、粤东、赣南三个客家聚居地而言,梅州的客家意识最强,闽西次之,赣南又次之;就闽西和三明两地而言,闽西的客家意识要比三明的客家意识强烈得多;就三明一地的客家意识而言,宁化、清流、明溪较建宁、泰宁、将乐强得多;作为历史上隶属闽西的宁化、清流、明溪三县而言,宁化的客家意识比清流、明溪又要强得多。所以形成如此客家意识的强烈反差,是由于河床文化的走向决定的。

  客家意识的强烈或迟钝,主要表现在自身对客家文化的自觉或被动;表现在外界对这支民系本身所拥有的客家文化事象的认同或抵触;表现在民俗风情对客家文化的归附或游离;表现在客家宗族意识的亲和或松散;表现在客家精神的张扬或销蚀;表现在组织策划客家文化活动的主动性或被动性,等等。

  如前所述,三明客家无论从姓氏渊源,还是民俗风情都与闽西客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这块地域形成了客家民系,但只要我们认真地对三明客家的文化事象作一些探究,便就发见了其中的差异。

  以宁化为例,因其地域与赣南石城毗邻,“西北有高山环绕,宛如世外桃园,尤为当时避难最安全的地方,所以这一批逃难的人民,也就以迁居宁化最多。”(见《石壁与客家》前言,张恩庭、刘善群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2000年lO月出版)而境内之长溪自南向北奔流,注入赣江,因有这条河流的沟通,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万山伐木,泛筏于吴”的记载,指的就是贯穿江西全境的赣江其源头贡江、漳江均在石城。隋朝时候,大量北方南来的移民居住在鄱阳湖一带,正是通过“伐木”、“泛筏”等经济活动沟通了江西和长江中下游特别是吴地的经济和文化。在封建社会里,这样的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行为模式,一方面保证了宁化山地及其资源的开发,滋养着不断繁生的人口和从北方大量涌入的客家先民,另一方面由于山地的闭塞和信息的阻隔,使得客家先民的对外交往十分不便。这样也就直接导致了宁化客家文化的特质不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从而保留了更多平原文化的特征。如宁化的客家方言,就保留了更多的中原古音,客家的民俗事象也有了更多的中原古风,擂茶、吃鱼生、老鼠于等饮食又有了更多吸收当地土著民风的习俗传承。这些文化事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客家民系播迁历史的之远,从另一个侧面也正反映了宁化客家祖地的古朴奇观。

  以清流为例,当地的婚俗“拜堂”一节就十分特别。2002年1月正值隆冬季节,笔者的一个侄女嫁到清流县灵地村黄屋,这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山村,笔者作为族亲,受到“坐上桌”的礼仪k1体育最新网站,亲眼看到了新婚夫妇拜堂的情景。吉时已到,发彩一番,但见新郎头戴礼帽,身着对襟粗布衣衫;新娘身着红色的冬裙,在当地礼生的引领下,面对祠堂的祖宗焚香叩首,向父母高堂拜首,向族亲长辈拜首,最后夫妻对拜。拜堂的同时,长辈依次递给新郎新娘红包。拜堂毕,新郎脱去唐装,换穿西装,恭请嘉宾赴宴。这种繁文缛节的风俗,在闽西几乎绝迹,代之以更加新潮和更加现代。

  这些文化事象充分说明,三明客家更具有原生态势。又因为境内河流的走向,分别注入赣江和闽江,为三明客家与赣江文化和以闽江流域为中心的地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从人们文化认同的心理态势观照,更倾向于以上两种沿着河流走向的文化定势,以至于在历史推演的进程中,这些地区的客家意识萌发得稍迟一些。宁化县的客家意识较强,这是由于大量的客家风物为客家祖地的定位提供了充分的佐证,加上穿越闽西全境的汀江的发源地恰恰就在宁化县治平乡的木马山上,这种以河流走向为定势的文化形成,实在耐入寻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宁化县作为客家祖地的定位早在罗香林先生时代就得到了发掘或定位,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也为此做了太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出版系列丛书,举办多次学术研讨会,建客家公祠等,走出去请进来,因而宁化的客家意识和客家认同在海内外发生了波涛般的冲击作用。

  鉴此,三明客家需要从增强客家意识着手,在宣传客家文化方面下大的功夫。在运作过程中要注意与外界的交流,特别是与闽西客家的交流。在政府,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客家文化,不遗余力的举办客家文化活动,如举办学术研讨会、举办客家联谊活动、举办旅游文化节活动,拍摄有关客家题材的电视片或专题,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扩大三明客家的影响;在民间,要倡导热心人士修族谱、修祠堂、开展以姓氏渊源为纽带的祭祖活动,增进宗族的凝聚力。说到民间活动,政府要加强引导,要解放思想,要搞活放开,要充分认识到民俗活动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闺西客家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1995年11月,在长汀举行的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活动期间,闽西客家联谊会正式成立。l996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客属第十三次恳亲大会上,闽西客家联谊会就向大会正式提交了申办l998年或2000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议案,在5个地区同时提出申办要求的情况下,大会主席团只得采取改恳亲大会二年一届为四年举办三届的方法,使闽西正式获得了2000年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的主办权。恳亲大会是促进世界客属乡亲的良好载体,而闽西所以获得了举办权,个中却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学术积累,为了申办恳亲大会,闽西分别举办了“汀江与客家人”、“闺西与闽台客家关系”、“客家方言”、“创新阂西文化”等学术研讨会,通过学术研讨,求同存异,最终使包括宁化在内的闽西客蒙祖地的定位得到了世界客属乡亲的认同,这一论点在学术界也以大量翔实的史料得到了证实。

  对此,三明和闽西的客家学者要走联合的路子,在学术交流、著作出版、论点补正等方面都要进行一番探索,特别是廓清宁化、清流、明溪三县历史上曾作为汀州府属地的客家文化事象,不仅为两地学界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机遇,也成为两地客家学者肩负的历史重任。

  客家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涉猎面广的综合学科,在国际上要建立一门客家的学科,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三明与闽西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罢了。

  综上所述,三明和闽西客家是一脉相承的形象共同体的关系,其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因有天下客家祖地的历史地位和地缘的山水相邻39153k1体育官方网站,在旅游合作方面充分显示出其中的魅力;又因历史的亲缘,为两地客家学者开展学术文化交流提供了论坛,为振兴客家文化大业赋予新的生命。